关于举办沈阳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五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通知
各系部、各部门:
为深入践行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思路和模式,营造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更好的备战第十五届届辽宁省“挑战杯”竞赛,现决定举办沈阳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五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与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导我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创新创业领域上有作为、有潜力的拔尖人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 同时也是与一流大学建设直接关联的三大创新创业竞赛之一,每两年举办一届。
二、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大赛组织单位
省级主办单位: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科协、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辽宁省社科院、辽宁省学联
省级发起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10所省内高校
校内主办、承办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四、竞赛参与对象
我校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体在籍在校学生。由学生自主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参加,个人项目不超3人,集体项目每支队伍不超8人,省赛每人限报1件作品,每个团队指导老师不得超过2人。
五、竞赛内容
参赛课题必须要有现实意义,符合社会需求,应多关注社会、民生等热点问题。竞赛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是涉及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及能源化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3)科技发明制作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小,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赛。
五
六、竞赛日程
1.组织发动、宣传阶段(即日起-1月25日)
各系部、各相关 部门通过需对本届竞赛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发动教师、学生组建队伍参与赛事。鼓励跨学科组队参赛。
2.撰写申报书、作品阶段(2021年1月26日-3月1日)
各参赛队伍完成团队组建后,认真撰写作品申报书等材料,以便及时参与校赛评审。
3.校赛报送阶段(2021年3月上旬)
作品上交时间:2021年3月2日-3日
作品上交地点:项目团队直接将作品报送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图书馆3楼连廊处)
具体报送内容:
(1)作品申报书;(2)调查报告或论文;(3)汇总表。以上三份材料纸质版一式一份和电子版均需上交。
4.决赛选拔(2021年3月中旬)
具体内容:由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作品评阅,并确定校级获奖名单。
5.培育提升阶段(2021年3月末-4月初)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将邀请相关专家对校赛优秀作品给予辅导培育,对作品整体质量进行优化、打磨和提升。
6.省赛推荐阶段(2021年4月-5月)
通过“沈科创新创业”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公布评选结果。入围作品将作为我校推荐参赛作品报送辽宁省赛组委会参评省级奖项。
七、 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可以是近年来我校学生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例如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2. 严禁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本赛赛事将严格审查,一经发现,视为严重违规行为,取消我校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3.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务部、全国学联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报名范围之列。
八、奖项设置
本届竞赛校赛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省级竞赛主办单位将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九、竞赛要求
1.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范式的深刻变革。“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重要品牌活动已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各系部、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工作,在组织过程中应依托广大教师的专业优势,挖掘优秀作品。
2. 扩大宣传,全体参与
各系部、各部门应在教师、学生中通过多种媒介对“挑战杯”竞赛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师生全面了解“挑战杯”竞赛的相关政策及校内选拔赛工作安排。全体专任教师每人至少指导1项作品参赛。
3. 强化指导,务求实效
在竞赛实施过程中,在立项、方案设计、申报书撰写、答辩等重要环节及工作进展等方面,各系部、各部门可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为参赛团队及选题进行指导,选拔推荐高水平作品代表学校参加高级别竞赛。
4.稳固成绩,全力以赴
我校已连续五年在本项赛事中稳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两名,五年总成绩在民办高校中为第一位,因此,全校上下务必勠力同心,为学校再次创造佳绩。
十、联系方式
竞赛负责教师:田川 负责大赛全面统筹安排,竞赛解答工作
024-31919656 15909811818
史萌萌 负责大赛材料收取、资格审查工作
024-91693589
竞赛联系QQ群:749095691(一群)、585313411(二群)
请参加竞赛的老师和组长申请加入其中一个群即可,后期竞赛相关通知均通过以上两个群发布。申请加入时说明专业班级和姓名。
附件如下:
附件1:省赛预通知、挑战杯竞赛章程、评审规则、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附件2:申报书模版;
附件3:汇总表模版。
链接:http://pan.baidu.com/s/1GM_wlHb8AnGdujVfc-BPdQ
提取码:965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2021年1月18日